数控机床操作规范(一)
数控机床操作规范(一)
以下内容讲解了数控机床故障后的一些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的操作规范。解释数控机床的操作规范,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数控维修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先停机,保护现场。尽可能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一、故障发生时的情况记录
1、发生故障的机床型号,采用的控制系统型号,系统的软件版本号。
2 、故障的现象,发生故障的部位,以及发生故障时机床与控制系统的现象。
3、发生故障时系统所处的操作方式。
4、 若故障在自动方式下发生,则应记录发生故障时的加工程序号,出现故障的程序段号,加工时采用的刀具号等。
5、 若发生加工精度超差或轮廓误差过大等故障,应记录被加工工件号,并保留不合格工件。
6、 在发生故障时,若系统有报警显示,则记录系统的报警显示情况与报警号。
二、故障发生的频繁程度记录
1、故障发生的时例与周期。
2、故障发生时的环境情况。
3、若为加工零件时发生的故障,则应记录加工同类工件时发生故障的概率情况。
4、检查故障是否与“进给速度”、“换刀方式”或是“螺纹切削”等特殊动作有关。
5、故障的规律性记录。
6、 故障时的外界条件记录。
三、故障检查
1、 机床的工作状况检查。
2、 机床运转情况检查。
3、 机床和系统之间连接情况检查。
4、 CNC装置的外观检查。
四、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是进行数控机床维修的第二步,故障诊断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排除故障的快慢,同时也起到预防故障的发生与扩大的作用。首先维修人员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①充分调查故障现场。这是维修人员取得维修第一手材料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认真分析故障的原因。分析故障时,维修人员不应局限于 CNC部分,而是要对机床强电、机械、液压、气动等方面都作详细的检查,并进行综合判断,达到确珍和最终排除故障的目的。 故障诊断可通过;直观法、系统自诊断法、参数检查法、功能程序测试法、部件交换法、测量比较法、原理分析法、敲击法、局部升温法、转移法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故障检测方法外,还有插拔法、电压拉偏法、敲击法等等,这些检查方法各有特点,维修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现象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缩小故障范围,排除故障。
- 返回列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数控机床操作规范(二)